就在互聯網行業入侵金融領域后,金融行業如夢初醒,利用自身優勢也紛紛殺入互聯網企業所從事的金融服務領域內。

根據大智慧的統計,在互聯網金融的倒逼下,銀行已認清形勢。2013年中國五大行年報中“互聯網金融”高達41次的出鏡率就是最好的說明。2013年中國五大行在金融互聯網化方面創下了新紀錄:電商總交易額近1萬億,中國五大行個人網銀用戶破5億、手機銀行用戶破3.5億。由此可見,中國五大行在電子商務交易方面的滲透效果已經顯現。
電子銀行下的各類業務上自建電商平臺,可以說是中國五大行互聯網化的一大特點。2013年已運行的建行的“善融商務”、交行的“交博匯”、農行的“E商管家”三家銀行的電商平臺運營效果如何,三家銀行的年報中披露了些許信息。
2012年年底剛剛推出的中國建設銀行的“善融商務”在2013年新增活躍商戶8297戶,交易額近300億,當年融資貸款累計發放110億元。建行年報顯示,“善融商務”的個人商城成交金額10.35億元、企業商城267.47億元,累計成交金額277.82億元;全口徑活躍商戶新增8297戶,其中個人商城3333戶、企業商城4964戶。
交通銀行在年報的“電子商務”部分指出,2013年年末電子支付商戶數達2.2萬戶,較年初增長176.38%;電子支付交易筆數5.08億筆,交易金額達人民幣965.91億元,較上年分別增長62.30%和94.22%。
中國農業銀行在年報中的“電商金融”部分指出,截至2013年年末,農行特約商戶總數達8212戶,全年電子商務交易金額為8280億元,較上年增長26.4%。由于在2013年還未推出電商平臺,工商銀行與中國銀行沒有這一領域的經營數據。工行今年年初正式推出“融e購”電商平臺,中國銀行亦將推出“中銀易商”電商平臺。
根據2013年五大行年報顯示,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均將電子商務作為核心戰略任務,工行雖未表態,但也將電商平臺放在了重要位置。中國銀行把以電子商務為核心的網絡銀行建設與發展作為核心戰略任務,將傳統的金融業務與以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為代表的現代信息技術相結合,著力構建以移動化、服務型電子商務為核心的網絡銀行。
中國建設銀行的電子銀行則以“‘善融商務’一個中心應用+‘悅生活’、‘學生惠’兩個典型案例”為重點,努力打造電子銀行的特色優勢。中國工商銀行年報指出,工行適應消費金融和移動互聯特點,創新推出了集網上購物、網絡融資、消費信貸于一體的電商平臺,小額消費信貸及中小商戶貸款等重點創新產品。
值得注意的是,最早推出電商平臺的交通銀行,將以金融自平臺和直銷銀行建設為突破口,探索互聯網金融發展模式。2014年3月初,交行電商平臺“交博匯”全新升級,整合“積分樂園”商城與“交博匯商品館”,推出首家“積分消費百貨店”。此舉意味著交行已把“金融服務”作為電商平臺核心競爭力,突破了一直掣肘銀行系電商發展的產品局限;同時也透露出交通銀行將打造面向全體系客戶的開放式金融電商平臺的戰略布局。
此外,中國農業銀行出臺了網絡金融“創智行動”、電商金融“領航行動”、移動金融“掌贏行動”、社交金融“普惠行動”等互聯網金融行動方案。
如果深入觀察不難看出,對于銀行業而言,表面上看是在做電商,實則志在金融。傳統信貸抵押擔保貸款模式與中小企業的實際情況矛盾重重,已迫使在社會融資結其平臺打造的供應鏈和生態體系提供的金融服務將成為其增值服務的一部分,同時也是未來收入的主要來源。未來的電商服務將是:物流服務+電商平臺服務+電商金融服務(支付、貸款、理財、融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