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開年以來,基金發行延續著去年的火熱勢頭,短短半個月就誕生了多只“日光基金”。數據顯示,新增“基民”中,90后占據了一半以上。對于新基民來說,基金不僅是理財產品,也像是是一種社交工具。年輕人曾經在茶余飯后會聊明星八卦,如今話題則變成了基金。由于對行業的了解大都來自于新聞報道,新基民做出的判斷也會摻雜著身邊朋友和網絡大V的意見,因此這批新基民投資的基金一般都圍繞著白酒、消費以及新能源這些熱度最高的行業。日前,記者在上海街頭隨機采訪了數位基金投資者。
他們普遍表示,雖然自己會通過基金經理的履歷,行業的前景等信息來選擇基金,但朋友或者網絡大V的推薦仍然是自己買入的理由之一。有投資者告訴記者,他的投資總額大概在接近30萬,收益大概六萬左右,采訪中,記者發現,雖然這些新入市買基金的投資者普遍有風險意識,但在選擇上仍缺少獨立的判斷,更多是依據著新聞上行業的話題度高低來選擇。
在各類投資平臺下,最常見的就是對哪個行業比較好、哪支基金比較好的提問。金偉民是雪球的大V,投資基金已有14年的時間,他告訴記者,投資股票型基金時,選擇行業不能依據網絡上的熱度來判斷,而是要從行業的的財務狀況和發展前景去判斷。